深圳龍崗能源生態園占地面積約54萬平方米,日處理生活垃圾5000噸,是目前國內單體建設規模最大的超大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 新華社發
8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近期,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啟動了2021、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工作。配額缺口大的企業可預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額用于當前的清繳,但此政策僅限于2021和2022年度,以后不再實施。
(相關資料圖)
力爭年內啟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近期,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啟動了2021、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工作,共納入發電企業2200多家,兩年度分別履約、配額清繳時間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抵消年度應清繳配額量的5%。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做好企業紓困工作,生態環境部特別研究制定了柔性履約政策,配額缺口大的企業可預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額用于當前的清繳,但此政策僅限于2021和2022年度,以后不再實施。目前,已基本完成配額發放,清繳履約工作已全面展開。”劉友賓說。
劉友賓表示,為進一步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完善市場功能,在夯實碳排放數據質量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出臺,組織編制下一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方案,研究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路線圖,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
指導沿海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海水養殖排放標準
發布會上,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胡松琴表示,將指導沿海地方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導則,因地制宜地制定海水養殖地方排放標準,目前江蘇、海南的標準已經出臺,其他省份的標準預計年內也可出臺。
胡松琴表示,海水養殖業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支柱性產業之一,對我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產品保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部分地區養殖不規范的發展給局部海域帶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
去年,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按照分區分類,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的監管思路,系統部署了嚴格環評管理和布局優化,實施養殖排污口分類整治,強化監測監管和執法檢查,加強政策支持與組織實施等4方面10項舉措。意見印發以來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成立了幫扶技術專家組,指導督促沿海地方加強海水養殖的生態環境監管。
接下來,生態環境部將指導沿海地方按照應查盡查的原則,開展海水養殖排污口排查,按照應備盡備的原則,將排查出的排污口納入入海排污口的監管臺賬,逐步明確責任主體、排放方式、時間去向等關鍵信息。
此外,生態環境部將指導沿海地方統籌考慮區域養殖特點、水質改善要求和經濟技術的可達性,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導則,因地制宜地制定海水養殖地方排放標準,目前江蘇、海南的標準已經出臺,其他省份的標準預計年內也可出臺。
督促沿海地方加快出臺實施養殖尾水排放標準
針對尾水治理問題,胡松琴透露,我們指導地方結合本地區養殖特點、經濟基礎、整體規劃等,探索不同的尾水治理模式。“我以醫院對人體健康檢查和治療做一個比喻,開放式手術是統籌規劃建設海水養殖園區,統一建設生產設施和處理設施,統一取水,統一處理,集中排放。”
“還有進行微創治療的,微創治療是通過養殖合作社的模式,對排污口進行清理合并,通過三池兩壩的處理技術,進行尾水的集中處理排放。有徹底改變生活方式的,比如說針對工廠化的養殖利用循環水處理模式,還有采用養生調理的,比如說生態混養,利用養殖環境內部生物間的代謝作用,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胡松琴稱。
據介紹,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強環評管理和排查整治,依法加強海水養殖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管理,持續穩步地推進海水養殖排污口排查和分類整治。
此外,強化監測監管和執法檢查,督促指導沿海地方加快出臺實施養殖尾水排放的地方標準,逐步健全海水養殖的尾水監測體系,嚴格實施生態環境監管和執法檢查。
同時,加強政策支持與技術示范。加大對符合環保要求的養殖項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污染防治技術的推廣和示范應用,推動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
聚焦
近岸海域污染仍存在 氮磷污染物如何治理?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回答南都記者問時表示,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黃海北部、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仍存在劣四類水質分布,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入海河流總氮削減工程、加強沿海城市固定污染源總氮排放控制和監管執法、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大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等措施。
據悉,氮、磷是生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但過量的氮、磷等營養鹽排入海洋環境,就會導致海水的水質污染和富營養化。
王菊英表示,多年來我們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們國家目前還存在著一些重度富營養化海域,主要是集中在遼東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海水中氮磷主要是來自河流的輸入、農業面源污染、城鎮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養殖活動和海洋大氣沉降等。不同來源貢獻率在不同區域、海域差異較大。總的來看海洋環境當中氮磷污染來源是比較廣泛和復雜的,陸海壓力疊加,陸海統籌、區域協同治理的要求高,治理難度大、成本高。
王菊英介紹,隨著入海排口排查整治和入海河流總氮管控措施逐步推開,海水養殖、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和監管不斷加強,海洋開發活動監管力度逐步加大,陸源和海上氮磷污染的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2022年,我國管轄海域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4%,同比基本持平;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比例為8.9%,同比減少0.7個百分點。
數字
上半年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 環境違法案近600起
劉友賓透露,2023年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共查處涉危險廢物和涉自動監測數據違法案件1622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96起。其中,查辦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案件593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6起。
8月15日,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對11起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污染環境案件進行掛牌督辦。這11起案件均為生態環境部門主動移送公安機關聯合查辦,涉及9個省份的幾十家企業,既有排污單位,也有第三方運維單位。其中3起涉氣案件,8起涉水案件。3起涉氣案件均為數據分析環節造假,其中1起案件為修改儀器參數造假,另2起案件為通過物理手段干擾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轉;8起涉水案件均為采樣環節造假,違法手段主要為替換或稀釋監測水樣、繞過自動監控設施通過暗管違規排放等。
劉友賓介紹,截至目前,2起案件已進行至檢察院公訴階段,3起案件已結束公安偵查正提請檢察院審查起訴,另外6起案件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采寫:南都記者 王瑋
上一篇:奧銳特(605116):8月28日北向資金增持6200股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證券ETF“炸板”之下還有哪些ETF值得布局?】周末利好政策集中落地,
2023-08-29 06:11
今天來聊聊0s影視在線高清電影,80s影視的文章,現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
2023-08-29 02:03
您好,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突然好想你歌詞什么意思,歌詞里有突然好
2023-08-28 22:21
每經AI快訊,華金證券08月28日發布研報稱,給予源杰科技(688498 SH,
2023-08-28 20:49
秋季廣交會2023年舉辦時間表第134屆廣交會計劃于2023年10月15日開幕,
2023-08-28 19:10
北交所2023年08月28日公布的交易公開信息顯示,國子軟件因成為當日換手
2023-08-28 17:47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趙嬌瑩 路欽淋“沒想到公司這么早就復工
2023-08-28 16:15
環球汽車7月消息小楊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鏡花水月是什么意思,鏡花
2023-08-28 15:05
近日,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啟用,迎來首批學生入駐。新校區規劃入駐學生
2023-08-28 13:44
央視網消息:結合本地特色馬上運動、馬拉松等文化、體育、旅游資源,內
2023-08-28 12:06